哎,说到微信点赞这事儿,真是让人又爱又恨。你说随手点个赞能费多大事儿?可偏偏就是这点小动作,有时候能让人纠结半天。朋友圈一刷,满屏都是熟人动态,不点赞吧显得冷漠,点赞吧又怕被误会成“点赞狂魔”,更别提那些八百年不联系突然冒出来求赞的链接——真是头大!
记得有回我发了个加班到深夜的动态,纯粹想吐个槽。结果第二天醒来,发现老板带头点赞,底下还跟了一串同事。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:这赞是夸我勤奋呢,还是暗示“下次继续”?更绝的是,连前男友都顺手点了个赞,搞得我盯着那个小红心愣了半天——这哥们儿到底啥意思?点赞这玩意儿,早就不单纯是“已阅”了,简直成了当代社交密码,解错了分分钟社死。
还有更绝的“点赞绑架”。家族群里七大姑八大姨动不动甩条“帮忙点赞领礼品”的链接,你要装没看见,过两天准能接到电话:“囡囡啊,阿姨那条朋友圈你咋没点赞呢?” 更离谱的是公司要求给客户宣传文点赞,部门领导还暗中统计谁没点。好家伙,上班打卡不够,现在连拇指都得打卡了?
最烦的是那种“连环赞”。有人好像住在朋友圈里,你发条吃火锅他点赞,转个天气预报他还点赞,连你分享个癌症科普文章他都敢点赞!搞得人忍不住想怼一句:大哥,您这赞是批发来的吧?后来我才悟了,这类人八成是开了“自动点赞”外挂——科技果然是把双刃剑,连人情世故都能给你整成流水线作业。
其实吧,点赞麻烦就麻烦在它早就变味了。最早微信设计这个功能,估计就想让人随手表达“朕已阅”。现在可好,点赞=站队=讨好=存在感,甚至能扯出人情债。比如同事A给同事B点赞却没给你点,心里难免嘀咕“是不是对我有意见”;朋友晒娃你每次都赞,某天忘了赞,对方可能觉得你对他家娃有看法…累不累啊!
我有个朋友更惨,因为点赞翻过车。领导发了个行业分析,他看都没看直接点赞,结果那篇文章其实在暗讽公司政策。第二天领导开会阴阳怪气:“有些同事啊,连内容都不看就表态…” 吓得他当场想把拇指剁了。你看,现在连点赞都成高危动作了,跟拆盲盒似的,永远不知道点下去会触发什么隐藏剧情。
有时候真想倒退十年,回到那个没有点赞功能的年代。那会儿评论里清一色的“沙发”“路过”,虽然土是土了点,但起码直来直去啊!现在倒好,点赞像撒胡椒粉,哪儿都得撒点,撒多了嫌呛,撒少了嫌淡。前两天我试着一周没给任何人点赞,好家伙,三个朋友私聊问我是不是把他们屏蔽了…
当然也有人彻底躺平,搞起“反向操作”。我表弟就把朋友圈点赞当成狼人杀玩——故意给所有人点赞,但给暗恋的女生单独评论。用他的话说:“当赞变得不值钱,真诚的评论才是硬通货。” 别说,这招还挺有道理,现在他女朋友就是当初那条“你照片背景像我们上次去的咖啡馆”的评论勾搭上的。
其实吧,微信要是学学推特弄个“爱心+转发”分开的功能也好。想默默围观就点爱心,真想支持再转发,省得现在点赞承担了太多它不该承受的重量。或者干脆出个“隐身点赞”,让对方知道有人赞过,但不知道是谁——至少能避免“点赞后尴尬症”,比如给前任现女友的自拍手滑点赞之类的惨案。
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个黑色幽默:去年过年我家亲戚群搞“点赞抽奖”,点赞最多的能领红包。结果我二姨半夜三点偷偷给自己小号点赞被抓包,家族群里直接上演宫心计。您说这是图啥?要我说啊,什么时候我们能把点赞真的当个随手的事儿,而不是社交KPI,那才叫真进步。
所以现在我的点赞原则就三条:真心觉得好的才赞,三天可见的朋友圈不赞,微商广告打死不赞。至于那些求赞链接?统一回复:“阿姨,我微信掉水里了,正在维修。” 毕竟嘛,手指头是自己的,人情债是无限的——点赞自由,才是当代成年人最后的倔强啊!